“退群”游戏新番,美国宣布又双叒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拖欠超6亿美元的债务也不还了;大选期间,特朗普信誓旦旦若入主白宫,肯定解禁爱泼斯坦档案,如今却拒绝公布,并称这完全是民主党的骗局;眼看民愤汹汹,特朗普“围魏救赵”,发布AI视频让前总统奥巴马穿着囚服“锒铛入狱”……
连日来,美国内政外交雷人操作不断,政治运行的草率化、情绪化、混乱化刷新底线。很多人感慨,如今的美国让人“不认识”了。
(一)
必须承认,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综合国力在全球长期绝对领先。特别是其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展示出的活力和开放,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时移世易,谁也想不到,今天的美国会成了这样——
经济上“全球开炮”。滥施关税,践踏自由贸易规则,粗暴切断业已成熟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而本轮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正是美国。享尽全球化红利,现在却叫嚣“美国吃了亏”翻脸不认人,着实讽刺。
政治上“混乱不堪”。联邦政府与加州政府“开打内战”,催泪瓦斯、震爆弹齐发;政治伙伴决裂,特朗普与马斯克互放大招、招招致命;政治献金、政商旋转门、家族裙带关系大行其道,“合法腐败在美国已成常态”。所谓的“山巅之城”“民主高地”,沦为“国际笑柄”。
科研上“自废武功”。一边大规模削减国家科学基金会资金,一边对赴美学习工作的外国科研人员层层设阻,让本就恶化的科研教育环境雪上加霜。对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消息,《财富》杂志批评道,“特朗普正在杀掉美国下金蛋的鹅”。
文化上“壁垒重重”。对非本土社交软件在美国风靡“如临大敌”,声称“不卖就禁”;打着“让好莱坞再次伟大”的旗号,宣布对在海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边境拘留事件频发,普通旅美游客无故遭到羁押……如此种种,“自由灯塔”人设已然崩塌。
(二)
如今的美国,虽然还顶着世界第一强国的名头,但宛若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政策更迭反复无常,对外表态一如闹剧,重大议程推进停滞、关键联盟随时瓦解,所谓的“国家战略”和“长远考量”不见踪影。
面对如此乱局,曾被捧上神坛的美国制度去哪儿了?传统的专业政治精英去哪儿了?
有专家指出,经济失衡重构了美国社会对执政能力的评判标准。回顾过去几十年,美国满世界耀武扬威,发动战争无数,扰乱他国的同时严重损耗自身国力。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中低收入者生活水平大幅下滑,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量民众将困境归咎于跨国资本与政治精英的合谋,对建制派的信任度降至冰点,寄望于以另一种方式打破僵局。
反精英、反建制、反传统,今天的美国,“身份认同大于执政能力”的逻辑,深刻影响着选举政治生态。大量选民将投票行为异化为群体身份的政治宣言,而非对执政能力的理性评估。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团队组阁,有业内人士犀利指出,现代美国政坛已经变成“忠诚度至上”的游戏,专业能力、学术水平都不重要。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美防长“不知东盟”、作战信息成群聊谈资、教育部长念错“AI”,大有一种美国高官毫无门槛“谁都能干”的既视感。
当“舵手不懂航海,水手不会看罗盘,但大家都在争论船开往哪个方向更‘政治正确’”,美国这艘大船自然系统性失灵了。
(三)
抛开“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滤镜客观来看,美国长期宣称的“法治健全和完备”“权力制衡和约束”都只是幻影。
譬如“美国总统行政令”,是由总统签字宣布实施的政府政策。它本来就不是法律,无需经国会批准,被视为总统手里的一枚关键武器。以往美国总统的确并不轻易使用这一特权,但特朗普上任以来,几乎将其当做常态化治理手段,绕过了国会的实质性探讨。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警告,该模式可能导致权力无限扩张,加剧美国宪政危机。
譬如“国家紧急状态”,通常是指危机之下,美国政府可简化冗长程序,采取一系列特殊举措,在全国或地方实行的一种临时性的严重危急状态。特朗普再次上任以来,便已宣布多次紧急状态,利用该法只做了程序性规定,未言明什么条件下可以宣布的漏洞,将自身无法被国会认可的政策诉求都列为紧急状态所需,从而无限提升总统权力。
遗憾的是,基于傲慢与偏见,相当一部分美国政客并未正视本国政治制度的缺陷。对内过度自信和对外遏制防范的心理,给了白宫权力任性的空间。即便有所察觉者,也深陷党派利益纠葛,或因反制流程繁琐冗长,最终被异化为党派之争,闹得一地鸡毛,根本无法纠偏。
(四)
如果说,过去美国政治传播主要依赖于精英主导的“单向灌输”,其权威话语体系的构建基于总统演讲、报纸社论、电视辩论等载体,那么社交媒体的迅速普及,则衍生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叙事”方式。在即时讯息的强刺激以及圈层情绪的绑架下,不少选民被裹挟进对立撕裂的浪潮,难以做出理性选择。
“政治娱乐化”“政客网红化”趋势下,美国政治信息的传播越来越极化。通观如今白宫的用人之策,即便是被认为应该更专业的部门领导人,比如贸易和军事也全“网红化”,热衷制造“热搜时刻”。在流量逻辑中,执牛耳者关注的不是“整个国家”,而是维护“铁杆粉丝”,不是守护制度规则,而是借此重写权力边界。
只是,当美国政坛成为超级大IP的PK,国家形象信誉、社会长远发展必然会成为被牺牲的代价。
如《纽约时报》所评论的: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舞台上的恶霸,但它至少装出一副文明友善的样子,而特朗普抛弃了这种伪装。
美国某民调机构此前一项调查显示,如今,美国的全球净好感度已降为-1.5。曾经滤镜满满的“美国梦”日渐稀碎,暴露出的,也许才是真实的美国。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撰文:田闻之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