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去内观,没想到去内观之前,早上小组学习时对小伙伴做的一个教练,恰给了我内观前大大的一个礼物。现回顾我在教练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几点收获:
1、教练时,我把约谈对象看成是客户还是高管?当我把小伙伴当成是企业高管时,我内心是紧张、担心甚至有些害怕,后来我就把小伙伴想象成知心朋友,我就象跟邻家大姐一样在谈心,当下感觉立即就轻松下来,自己也很容易进入教练角色。
客户高管身份而使教练在高管教练约谈中处于紧张状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当然,并不是说直接把高管们看成是客户就把问题解决了,其实没那么简单,我们与高管客户在一起,很多时候都是直呼高管其名的,这本身就是在营造一种朋友间的相处氛围,但为什么还是做不到对这种身份的转换呢?这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里面的,至于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位教练都有高管朋友,为什么就没被他们高管的身份所束缚呢?瞬间我有很多发现,我没把朋友当高管,原因又有哪些?这些原因当中,哪些对我与高管客户的相处是带来帮助的呢?
如果有机会,充当客户让小伙伴们做次教练,再次深度体验一下。
向阳有一个特别棒的反馈,就是把自己在教练过程中的感受,如紧张、害怕的状态,直接跟客户反馈,看客户有什么反应。这个问题一抛出,我脑海里立即浮现一个场景,就是客户感觉自己是非常放松的,似乎觉得和他相处的同事、朋友或教练也跟他一样的轻松,没想到轻松的程度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在教练时会发现,对于某个事项,客户认为的和他人所感受到的往往是有些差异的,这个差异就是当下值得探讨的议题。按阴阳平衡原理来看待,教练把自己身上的感觉直接向客户反馈(例如教练反馈说:当下我感受到我自己身上的紧张),也可以把教练对客户所感受到的向客户反馈(例如教练反馈说:当下我感受到你身上的紧张),我相信这种方式是能帮助到客户的。
展开剩余60%2、教练结束时如何对客户的嘉许?在教练约谈准备结束时,我就在想,如何对客户做嘉许呢?然后就在想呀想,在想的期间,客户所讲的话都听不进去了,也就不在教练状态了。最后小伙伴反馈说当我嘉许她的时候,她感觉到我在做教练了,而且没有具体的嘉许内容,哈哈,小伙伴说得太对了,我确是那样的状态。我当时感觉到客户值得嘉许的地方有几点,但那是一种归纳性、总结性的嘉许,甚至有些不着边际,所有的这一切,客户是能感觉到的。后来向阳反馈时也嘉许了客户,说客户以前比较强势,现在真正如水一样的女人了,充满了女人的柔性,哈哈,假如我是客户,就以客户的角度来看,听到这样的嘉许,我都会心花怒放的。而自己当时只是简单说出感觉到客户的那种温柔。两种不同的嘉许方式一对比,很明显,我只是说了一个词,向阳是说了一句话。再延伸一点来讲,向阳说了前后客户的变化,有具体的参照对象,自己却没有。
之前我一直想专门训练自己嘉许他人的能力,并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增添一些丰富的嘉许词汇就能为嘉许加分,素不知,如果就抓住客户最值得嘉许的某个点,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都是最佳的嘉许方式。当然,如果已有丰富的词汇做基础,那就更棒了。
3、关于议题方面,之前海引老师说过有三种议题,一是最困惑的,迫切想解决的,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议题,这时候客户往往清晰知道自己最后想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二是最开心、最快乐的和值得跟大家分享的一件事拿来出做议题,和第一个议题其实是一组阴阳议题;三是平谈无奇,平时不留意,关注度也不高的拿出来做议题,这个议题既不困惑,也不开心。客户对后面两个议题往往自己也不知道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反而有点在考验教练,反正跟教练在一起,都会有收获的。从这次教练过程中看,应属于第三种,在探讨的过程中寻找议题,我知道客户清晰她自己想要探讨的议题是什么,只是我没有将其和客户很自然去确认。如果有时间,我有必要跟客户确认接下探讨的方向。
以前总认为客户探讨到一定的时候就没有议题了,这其实也是自己的一个误区,客户只要愿意花一小时的时间跟自己在一起,只要他愿意开口说话,总会有议题出来的。有资深的教练说,从开始跟客户相处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在做教练。我非常认同这一说法,只是我还没有完全做到,或体会不深刻,但我愿意把这话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4、前面已分享了三点,其实已足够了,但还有一个小小的体验有必要写出来,就是关于体验的,在教练过程中当感觉客户不在当下或内心比较焦虑或觉得有必要让客户平静、专注的时候,需要引导客户去做到那份专注和宁静,如“当下我邀请你,完完全全地放松自己,当下就去感觉那颗充满智慧的心,慢慢地向你靠近。。。”我当时没做到,可能自己本身也进不去,另一方面也感觉这方面语汇的缺乏,如果在这方面专门熟记一些用于让客户当下做到专注的句子是有必要的。
把自己体验到的深入反省,把他人反馈到的多多消化,只要在正轨上,每一小步都是前进!
发布于:湖南省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